吞图是一个以数码图片为核心的艺术项目。2007年9月4日首次启动之时,吞图利用其独有的网络上传与展示系统,回收再利用过剩的图像资源,把图片的泛滥变为按照线性时间排列展示的方式呈现。它以一分钟一张图的形式,不间断不重复地播放方式,把海量图片转换为“时间的图片”——一天1440分钟,即为1440张图,一年365天,即为525600张图。吞图力图重新激活、创造这些零使用率且长期沉寂在硬盘里、网络上,或封存于记忆中的图片生命,并致力于开发其内在的剩余价值,以艺术化的方式向世人展示。
吞图项目在启动之初由比翼艺术中心运营,向全国各地的近一百位当代艺术家募集了30多万张数码图片作为启动资源。之后,通过网友的匿名上传图片持续进行了五年的收集、排序工作,在此期间先后获得香格纳画廊、江南布衣艺术基金会的赞助,直到2012年此项目结束。
吞图项目于“图像的旋踵”展览开幕之际重现,将吞图项目创立首年的内容重新启动,与现在的图像资源融合、同步,在展厅空间中仍以每分钟一张图的方式,不间断不重复地艺术化呈现图片。
项目特别鸣谢(排名不分先后):
巴镇农、薄人、苍鑫、曹斐、曹恺、陈明法、陈绍雄、陈文波、陈晓云、虫子、储云、崔恩姬、邓永莉、范明珠、方力钧、方向明、飞苹果 、冯峰、高士明、耿建翌、顾德新、管策、关超群 、郭伟、海波、韩磊、何岸、何伟、何运昌、何哲浩、洪浩、洪磊、胡介鸣、胡介鸣工作室、黄峻、黄奎、黄明宁、季炜于、江衡、蒋志、矫健、金锋、金戈、金利萍 、靳勒、靳卫红、阚萱、老猫、李川、李季、李明、李平虎、李文、李小松、李雪慧、李永斌、李勇、梁小武、梁越、林一林、刘建华、刘炜、刘韡、刘颖、卢杰、陆春生、陆磊、陆杨、陆永磊、罗发辉、罗隶、罗子丹、吕小青、马晗、马六明、毛豆、毛旭辉、毛焰、玫药、孟立峰、缪晓春、慕辰、能智、欧宁、潘德海、庞旋、彭禹、琴嘎、秦思源、趋努直、任前、邵一、邵逸农、沈超、石青、舒昊、宋晖、宋涛、宋永红、宋永平、苏畅、孙国娟、孙逊、孙原、唐志冈、王长存、王度、王劲松、王鹏、王庆松、王卫、王兴伟、吴珏辉、吴小娟、吴燕萍、吴野、向利庆、肖雄、萧昱 、谢南星、邢丹文、徐累、徐坦、亚牛、严冰、杨黎明、杨冕、杨少斌、杨一丹、杨振中、杨志超、叶容春、叶永青、尹秀珍、余极、郁天柱、岳敏君、展望、张达、张鼎 、张慧、张乐华、张辽源、张培力、张小涛、张阳婴、张一、赵勤、赵要、郑国谷、周春芽、周啸虎、朱发东、朱加、朱冥、朱昱、庄辉
艺术家 | 杨振中 |
---|---|
所有人 | 发起人:杨振中、徐震、黄奎 |
展览位置 | 14 |
语音导览 |
杨振中,1968年生于浙江,现工作生活于上海。作为艺术家,其艺术实践以观念艺术为主要方向,涉及录像、摄影、装置,甚至包括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长期活跃于全球当代艺术系统,并于2003和2007年两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作为策展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他与上海的艺术家们共同策划并发起了包括“超市展”、“吞图”、“快递展”等十几场重要的的当代艺术展览和项目。杨振中的创作核心,一方面持续关注生死议题并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强化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矛盾与错乱,另一方面则是对城市日常与政治空间中的人、物、景观的转化和再利用。